在电商领域,抖音终于不再甘于做一个流量“中介”了。目前抖音电商化趋势非常明显,大有侵入淘宝、京东腹地多的态势。
四月,抖音在安卓端开启了电商小程序的测试,并邀请了几个MCN机构参与内测。安卓端手机打开抖音搜索栏,搜索“小米“或“猫眼电影”,结果显示里会多出小程序的入口。可见抖音电商化的野心。
如果你一直头疼如何把抖音流量引到外部链接的产品购买,那现在要恭喜你终于能松一口气了。
一波三折的小程序之路
抖音小程序的第一次出场,极其低调。最开始抖音电商化其实也是摸得石头过河。
完全靠小程序的自然流量,唯一的入口就是“我的”右上角,设置通用界面。没有搜索功能,也没有收藏功能。大概是抖音自己都看不过去了,在年末购物狂潮中悄无声息的下架。
随之,发生了一件刺激到抖音神经的大事。
快手上线的“魔筷星选”小程序成功连接微信支付功能。在去年双十一,这个“土味”APP靠电商小程序,捧起散打哥这样营业额1.6亿的IP神话。
抖音实名制羡慕了快手短视频与微信的这次双赢合作,并采取了行动——在今年2月高调宣布“抖音好友”小程序上线。
这操作对微信来说简直猝不及防。小程序上线十天后,被微信以涉嫌违规封禁。也因为这件事,头条系与腾讯系的竞争终于亮出了明枪——微信不再支持用户分享抖音链接至APP。
面对自身这么大的流量不能给自己变现,又有成功的案例在前,抖音肯定不会轻易放弃。所以抖音电商化也是跳动字节必须要走出的一步。
这段时间可能是今日头条程序员入职以来最辛苦的日子了——两个月之后,自产的小程序立马上线抖音,内测电商功能,目前来看效果挺不错。
抖音小程序的界面与今日头条App内嵌的小米有品如出一辙,最终的支付方式是支付宝。
商品+内容=消费新趋势
这个时代,人们的“唯感觉论”不仅仅体现在爱情上,“感觉对了我就喜欢”常常还用在消费上。
这种全凭眼缘的内容选择方法,让只发布单一信息的APP几乎混不下去——你是否还记得红极一时的「Vine」?或许大部分人根本没听说过这个只发布艺术类短视频的APP,但它在抖音推出之前确确实实火遍全球过。
这也意味着在购买产品时,消费者不会只靠口碑与产品背后的成分表选择品牌。
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内容需求,淘宝上线了直播功能,并且官方倾斜流量给在宝贝详情页上传视频的店家。
随着抖音电商化,淘宝的客流量天平已经倾斜给具有口碑的商家了。
而抖音的优势就在于有着已经成熟的内容生产。在不违规的大前提下,是否优质的评判完全交给用户,而抖音本身靠量多取胜。
前天,企鹅智库发布了一份《2019泛内容消费趋势》。显然,无论是消费时间还是消费金钱,分布各年龄层的网民都能在抖音里找到他喜爱的内容。
抖音,已经是泛内容化消费的霸主了。有这样的地位加持,抖音电商业务想要不成功都难。